他从人民中走来,用画笔致敬劳动者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06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杨之光先生的爱国义举和他敏锐的时代精神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早已融成了一股憾人的力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化史的创造与书写之中。
他从人民中走来,用画笔致敬劳动者
【概要描述】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杨之光先生的爱国义举和他敏锐的时代精神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早已融成了一股憾人的力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化史的创造与书写之中。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06
- 访问量:0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杨之光先生的爱国义举和他敏锐的时代精神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早已融成了一股憾人的力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化史的创造与书写之中。杨之光先生不仅以其六十余年的艺术创作丰富了对新中国历史的个人视觉建构,在每一个年代都创作出了有代表性的形象语言,而且以其教育家的身体力行,成为时代精神的“盗火者”传播着更新的艺术观念也提升了社会的认知。他的一生,既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艰苦历程,也是中国画人物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杨之光先生笔下的劳动者人物画,不同民族、不同行业、职业的平凡劳动者们,生动传神,每一个人物各具不同的气质和精神。值此五一劳动节之日,让我们一同欣赏杨之光先生笔下的劳动者们,以此向广大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 1954年 100cmx62.5cm
1954年,杨之光先生创作了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这幅反映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的画,其实也是我自我生活的写照。因为青少年时期我的生活很坎坷、很艰辛,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切都变了。人民当家作主了,而我也是主人之一,这个心情很容易理解,的确是很激动。画这幅画我就想通过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这喜悦心情寄托我自己的感受。”杨之光先生如是说。
《矿山新兵》杨之光 1972年 94cmx130cm
杨之光先生于1972年创作的《矿山新兵》,塑造了一位矿山新兵整装准备下井工作的一瞬间。此画表现的主人公是广东肇庆煤窑的女矿工杨木英,杨之光先生将她放在芭蕉旁,从其矿工服的袖口、领口露出鲜艳的衣服,反映了她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用心工作的精神面貌。作为写意人物画,这幅作品笔法潇洒、造型准确、色墨交融、刻画生动,恰当表现了光影,增强了人物的体积感与丰富性,形成作者以西融中的独特画风。《矿山新兵》并不追求当时的时髦画风——“高大全”“红光亮”,反而将劳动者的时代性彰显得更为生动准确、更为精神焕发。
《青工的舞蹈》杨之光 1956年 115cmx75cm
《还是铁人的样子》杨之光 1983年 136cmx69cm
杨之光先生一生坎坷,曾两次被迫走上劳动改造的道路,但先生笔耕不辍,哪怕是在去劳动的时候,一有闲暇,就连喝水休息、上车后发动的几分钟,都会拿出速写本进行创作。
《雪夜送饭》杨之光 1958年 288.5cmx119cm
不断的积累造就了一代美神的传说,杨之光先生用画笔记录历史,劳动人民的欢欣鼓舞、无可奈何、辛苦劳作、朝气蓬勃……他们在杨之光先生的笔下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百态。
《浴日图》杨之光 1962年 153.5cmx118cm
《缫丝女工》杨之光 1963年 46cmx34cm
《耐心教 虚心学》杨之光 1955年 68cmx100cm
《铆锻》杨之光 1964年 45cmx34cm
杨之光先生一生执着创作,勇于创新,他创作的脚步遍布全球,西藏、新疆、云南、河南、北京、台湾……,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尼泊尔……杨之光先生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用自己的画笔传播温暖和力量~
《铁杆僚机董小海》杨之光 1964年 45cmx62cm
《编竹器的农民》杨之光 1985年 84cmx57cm
《清洁工撒布尔大叔》杨之光 1980年 63cmx45cm
《藏族青年工人阿珍》杨之光 1978年 64cmx45cm
《服务员米历丽》杨之光 1980年 63cmx42cm
《尼泊尔街头小贩》扬之光 1985年 68cmx46cm
《尼泊尔酒店服务员》杨之光 1985年 68cmx46cm
《牛仔警员》杨之光 1993年 100cmx69cm
杨之光先生晚年将自己的毕生心血1200余幅作品分别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他说:“艺术的价值不在金钱,我留给国家就是留给日后子孙万代来认识我的艺术,通过我的作品来认识中国,通过我的艺术使中国画走向世界,这个意义就大了,别人了解中国也要通过艺术来了解。我们后代下一个世纪来看我的画,就像我们到故宫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当时的人物一样,永远流传下去多有意义,这是流芳百世的好事。”在他心中:“我所有的艺术创作动力来自人民,那么我将自己的艺术成果交还给人民,这是理所当然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在线留言
更多资讯



探访世界文明之源,开启2024中埃文化交流之旅~

作品征集 | 邀您成为中埃文化交流“小大使”用绘画连接中埃文明与友谊


30岁?他13岁就开始披荆斩棘!

老师是“不灭的明灯”,指引孩子们前进的方向

13:00 23/8/2023核污水扩散大海!未来生命何在?
Copyright © 2022 广州市番禺区杨之光美术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33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