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徐悲鸿》和它背后的故事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15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我的老师最美,教我们学知识,培养我们成长。我最爱我的老师,我把对老师的爱都倾注在画中。”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第16课《我的老师》中用杨之光先生的名作《恩师徐悲鸿》和刘文西先生的《艺术大师吴作人》为孩子们展示了艺术大师们是如何描绘他们的老师的。
《恩师徐悲鸿》和它背后的故事
【概要描述】“我的老师最美,教我们学知识,培养我们成长。我最爱我的老师,我把对老师的爱都倾注在画中。”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第16课《我的老师》中用杨之光先生的名作《恩师徐悲鸿》和刘文西先生的《艺术大师吴作人》为孩子们展示了艺术大师们是如何描绘他们的老师的。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15
- 访问量:0
“我的老师最美,教我们学知识,培养我们成长。我最爱我的老师,我把对老师的爱都倾注在画中。”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第16课《我的老师》中用杨之光先生的名作《恩师徐悲鸿》和刘文西先生的《艺术大师吴作人》为孩子们展示了艺术大师们是如何描绘他们的老师的。
以人物画享誉全国的杨之光先生,被评论界认为是一位“与时代同行”的艺术大家。在当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写意人物画家中,杨之光先生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而独树一帜。重温杨之光先生的作品,感觉仿佛在重温一整部的当代国画发展史。“画印诗书融一体,大师自古是通才”(《与陈芦荻谈诗、书、画、印》),可以说,杨之光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先后师法高剑父和徐悲鸿,对中国画的传统,经历了“接受——改造——回归”的过程。如果说,徐悲鸿是用法国的素描体系来改革中国画,蒋兆和把现实主义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杨之光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徐、蒋两位对笔墨的提炼,并没有摆脱素描的束缚,而杨之光先生很好的解决了素描和笔墨的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杨之光先生进行文艺家肖像画创作的潮涌阶段,较集中地画了几十幅肖像画,奠定了自己在中国人物画领域的地位。但杨之光先生一直有个遗憾,就是画了很多的名人肖像,唯独没有画过自己的恩师徐悲鸿。
2005年,适逢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杨之光先生创作了《恩师徐悲鸿》,一改以往多次作画的风格,一气呵成,画成后不再修改。这可能是他长达半个多世纪肖像画创作中的收山之作。此画吸纳了晚年杨之光不断试验臻于成熟的没骨技法,整幅作品笔墨酣畅淋漓,造型生动准确,惟妙惟肖,是同类题材当中的精品,甚至是他整个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恩师徐悲鸿》杨之光 2005年
他在这幅《恩师徐悲鸿》的题跋写道:“一九五〇年夏我初访悲鸿老师,提出我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的愿望。老师先审阅了我的作品,并表扬我年纪这么轻就出了画集。接着他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问我愿不愿听他的话。我说一定听。他说,我劝你不要考研究生班而是考一年级,从头学起,从零开始。这八个字的忠告竟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听了。我做了。在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我将这一忠告又传给了我的学生,传给了我学生的学生。饮水思源,我们今天所以能有所作为,全靠恩师的引路。七月十九日是悲鸿老师一百一十周年诞辰,在此前夕试为老师造像,以寄缅怀之心。”二零零五年七月一日于广州德馨画室 杨之光。
杨之光先生当年拜徐悲鸿先生为师时,年仅20岁。而在他75岁高龄时,他把自己的名人肖像收官之作,献给了恩师徐悲鸿。当时杨之光因为年事已高,而且身体腰间盘突出病疾缠身,已经许久没有再画名人肖像创作了。
杨之光的长女杨红回忆:“我那时已经从美国回国,协助父亲创办致力于青少年创新教育的“杨之光美术中心”,期间就经常听他心心念念,说起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有精力去为徐悲鸿画一幅肖像,以此来纪念恩师。于是,为了让父亲完成他此生最后的夙愿,我们全家人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通过海外渠道找到了一些当年徐悲鸿的珍贵照片供他参考;我先生找来长衫穿起给他做模特;画创作的原大素描稿时,我母亲鸥洋与我先生也一起帮忙起稿、修改,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极大地减轻了我父亲的体力消耗,使他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在笔墨落笔于正稿的创作中。果不其然,在这张六尺整张的大幅宣纸上,父亲一气呵成完成了作画,以及他用长达十八行的题款,记述了他与恩师徐悲鸿这段铭心难忘的经历,警示自己缅怀之志,牢记现代中国画之要津。在杨之光的数十年人物画创作生涯中,从来没有试过,仅画一稿就过了的。而这最后一次人物肖像创作,他做到了。”
杨之光先生中央美院时期与徐悲鸿老师合影[1950年]
《恩师徐悲鸿》一面世,就引起很大关注。著名评论家李伟铭认为:2005年完成的《恩师徐悲鸿》,可以说是杨之光新人物画实践的“绝唱”。
然而,这幅重要的作品,曾经经历了一场杨之光先生难以承受的劫难,几乎要了他的命。
2008年8月,杨之光先生收到盖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公章的“第三届中国画全国画展”特邀参展的函件,特邀杨之光参展,并承诺展览完后退还,收件地址与收件人为“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顾正主”。
1995年,杨之光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
而杨之光先生自从在1997-1998年期间,将自己毕生作品约1200件捐给了国家之后,由于患腰间盘突出的病因,很少有新作,也很少参展。因此这次他收到了全国画展邀请函,考虑到自己对国家级的中国画大展的特邀,也应该支持,便从自己近几年仅有的少量作品中,精挑出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他在2005年倾力创作的仅存的唯一大型肖像画《恩师徐悲鸿》,以及探索没骨技法的作品《女人体写生》这两幅作品送去参展,按收件要求寄给了这个所谓的“顾正主”。直到画展该结束了,联系作品退件事宜时,杨之光先生才发现自己落入了一场书画骗局。那份所谓的“特邀函”是假的,收件人“顾正主”是冒充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中国画艺委会”的公章是假的,而当时中国美协确实有这样的展览,但是收件与联络信息却被骗子篡改利用了。就这样,杨之光先生这两幅重要作品被骗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女人体写生》杨之光 2002年
这个重大打击让杨之光先生患上了高血压,身体一下子垮了。为了帮父亲追回这两幅作品,杨之光先生的大女儿杨红亲自赴北京,几经转辗,找到事发当地北京丰台区公安局报案。当时丰台区公安局立即立案并上报北京市公安局,整个公安系统对此案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刑事大案,随即展开侦破。
由于从画作被骗到报案,这段时间已经有四个月之久,这使破案难度加大,犯罪嫌疑人早已逃走,侦破工作艰难展开。不久,办案刑警通过周密侦察,终于在江西省一个偏远的小县,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局派出强手亲自赴江西与南昌市公安局联手,调动当地警力布控抓捕罪犯行动。在抓捕当天,犯罪嫌疑人家属煽动一批不明事由的民众百余人围攻袭击刑警,场面可谓惊心动魄。由于北京警方与江西当地警方的有力配合,终于将诈骗犯罪嫌疑人吴某缉拿归案,并追回了杨之光先生这两幅被骗画作。
据当时的犯罪嫌疑人吴某交代:他当时骗到《恩师徐悲鸿》和《女人体写生》这两幅画时,手都在发抖,他没有想到会骗到这么重要的作品,既喜又忧,他的担忧,其实就是:越是有分量的作品,越是难出手。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时隔四个月了,骗子还没有将此画作脱手,我们还有机会把从骗子手里把画追回来。
后来据办案刑警说,主犯被抓后,才发现江西这个村子,原来就是个贼窝,因为后来刑警们在现场还查获了一大批用来诈骗的艺术家名册、诈骗信函等等。其实以前那个村子的前辈们,是制作毛笔的,因此与国内许多书画家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后来那里就有人利用了这个便利,开始了不法行骗勾当。当时从吴某口袋里还找到另一份假冒“中国画大展”的参展邀请函准备继续行骗,而且已向各地画家发出假冒北京较高规格正在征稿的“北京国际双年展”的诈骗特邀函。主犯落网,将此等骗局也一并粉碎。
杨之光先生作品诈骗案,从报案到破案,前后不到一个月,嫌疑犯罪人被判刑十五年。当时央视的“法治在线”也跟踪做了详细报道。杨之光先生的代表作《恩师徐悲鸿》与《女人体写生》终于失而复得。
杨之光先生的人物肖像画收官之作《恩师徐悲鸿》,其作品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说到这里。更多杨之光先生作品背后的故事,大家可以关注专栏《画说杨之光》哦。
杨之光美术由徐悲鸿学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前副院长、中国美术最高荣誉“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之光教授和女儿杨红于2002年共同创办,是专注于少年儿童创意基础教育的专业艺术机构。父女俩将在美国历时13年潜心研究的创新理念带回祖国,致力于中国少年儿童创造力培养,并研发出针对中国少年儿童创意思维训练的《少儿TCT美术课程》系统,将美术作为改造创意基因的有效手段,弥补了中国创意基础教育的不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在线留言
更多资讯


杨之光少儿美术馆揭牌仪式暨“未来‘绘’来”美术展开幕式回顾!

番禺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成功

【国际升学】香港艺术留学

【国际升学】新加坡艺术留学

五一假期去哪玩?不如相约番禺图书馆!

他的一生是艺术之光,也是教育之光。

中国美术馆中那些“光”的影子,你看到了吗?
Copyright © 2022 广州市番禺区杨之光美术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33270号